心血管疾病是临床常见的一类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及生命安全,加强心血管疾病内科的护理管理,对于提高护理质量及治疗效果,减少医疗事故有着重要的意义[1]。能级对应是近年来倡导的一种新的管理模式,是根据人能力的大小安排工作、岗位等,从而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2]。本研究以本院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探讨能级对应在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以孟津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18 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 名,女16 名,年龄19~43 岁,平均(32.5±4.3)岁,主管护师2 名,护师5 名,护士11 名;工作年限:5 年以下5 名,5~10 年11 名,10 年以上2 名;学历:中专2名,大专10 名,本科及以上6 名。
1.2 方法
(1)建立能级对应分层管理制度 根据护理人员职称、学历、工作能力等综合情况,将护理人员进行分层,包括高级、低级责任护士及辅助护士,护士长负责对各层级护理人员进行管理;制定能级对应分层管理培训措施、考核标准,明确不同层次护理人员的职责、权限及待遇;(2)能级对应培训及考核:定期召开全科动员大会,加强对护理人员能级对应的培训,促使护理人员明确能级对应实施的目的、方法及重要性,提高护理人员的思想认识;同时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考核,通过评估合理调整护理人员所在的层级,以使护理人员的能力与所在的层级相匹配;(3)护理人员职责、权限与待遇: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管理时,根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及护理的难度将患者分给不同层次的护理人员负责管理,危重、疑难病人由高级责任护士护理,病情较轻、护理难度小的患者由低级责任护士负责,辅助护士负责协助责任护士进行工作,护士长根据每日情况对护理人员进行调配,每名责任护士负分管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各项护理工作,通过明确职责,促使每名护理人均了解自己的工作内容,树立护理人员“我的患者”的观念,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根据护理人员层级分配权限,由护士长全权负责护理查房、教学、会诊、病历质控等,护士长不在时,高级责任护士可代行护士长职权,安排、协调各项事宜;每名责任护士均可对负责的患者各项护理项目进行安排,并可指导辅助护士完成相关工作;在待遇方面,以医院绩效工资为基础,根据护理人员工作难度、时间、质量、患者满意度等,对护理人员进行综合量化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制定薪酬分配方案,同时实行梯级岗位薪酬,不同层次的护理人员有不同的岗位薪酬,以此激励护理人员积极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护理技术及能力。
1.3 观察指标
采用医院自制心内科护理质量评估表,对实施能级对应前后,护理质量进行评价,包括基础服务质量、护理文书书写质量、健康宣教效果、病房管理、危重症患者护理及消毒隔离质量等护理质量等,各项指标评分范围均为0~100 分,分数越高表示该项护理质量越好。医学护理论文 撰写论文 /
1.4 统计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