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和国际经济环境逐步优化,民营企业飞速发展,并成为当前我国社会经济进步行列中的一支重要生力军,而且是推进我国总体经济上升的关键性基点。而在民营经济繁荣发展的同时,许多民营企业却逐步暴露出发展后劲不足、人才流失严重等问题。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民营企业必须构建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强化人力资源管理效果,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打好人才攻坚战,提升人才和知识的竞争力,继而巩固和推动自身的健康持续发展。
二、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企业通过特定的管理人员,依据一定的规章制度,对企业的工作人员和相关资源的获取、开发、稳固和充分应用等开展的各种活动的总称。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企业实现人与物的最优配置,促进企业良好运行。人力资源管理主要包含工作规划、人才招聘、人事关系管理、绩效考核、企业文化、福利待遇等内容。
(一)人力资源管理缺乏长远规划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经济迅速发展,企业规模快速壮大,但专业性人才则相对不足,人力资本匮乏,尤其是中高层企业管理者及专业技术人员、操作骨干的严重短缺,导致民营经济的发展潜力和发展后劲逐步减弱。很多民营经济的企业老板都存在着仅抓眼前利益的短视观念,存在着塑造本企业的技术人才是“为别人做嫁衣”的不当想法,致使这些私人业主对社会上的技术人才仅使用而不塑造,而且也难以进行妥善恰当的高效利用,更谈不上对他们实施科学性的管理和投资,人力资源管理缺乏合理的长远规划。
对企业持续发展来说,如此的短期行为和眼前观念,必然造成其企业中所留用的人才规模不但不能实现持续的发展壮大,反而随着企业的发展、经营业务的扩展而出现逆向的萎缩现象。这既有悖于当今时期所大力倡导的,充分发挥员工在工作中的主动性、创造性的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也是对人本身的主动性及价值性的一种抹杀。其行为的结果,除了可起到抑制企业发展的作用之外,难以出现别的有益选项。
(二)企业福利与保障制度不完善,人才难以留住
在我国医疗保险事业已取得重大进步的现代社会,依然有很多民营企业拒绝为其工作人员办理包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养老保险等在内的各种基本性社会保险业务,更无法给予员工类似于国营企业或外资企业那样完善的保险待遇和优良的福利条件。国家制定各种就业用工法律法规,对民营经济企业缺乏更有效的约束力。
企业福利和保障制度的不完善,必将导致员工普遍不具备归属感和安全感,进而导致职工工作心情不稳定、技术能手留不住、大量科技人才外流的局面。人才的过度流失不但可导致企业的经营市场、生产技术和其他销售资源的损耗,并且很容易给企业造成经营不利的局面,大大削弱了员工的工作意志和整个企业的经营气氛。因此,对现实的广大民营企业而言,人力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利用不可小觑。
(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的专业性不足
当前,我国大部分民营企业仍实施宗亲式的管理模式,或具有家族式管理色彩。企业内部的管理者一般是本企业的创始人和奠基者,或是企业老板的亲属。对于这些企业中的管理人员而言,教育水平、专业能力可能并不是主要的考量因素,甚至许多人都具有低于企业一般工作人员的学历水平或能力。他们可能并不具备当今开展高科技化企业经营管理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不清楚当今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的真正内涵。人力资源论文撰写 撰写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