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明确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工作的内容,提升管理工作的系统化、精细化、流程化水平
建议将固定资产的维修与保管纳入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从购置、登记、变更、维修保养到处理、建档等形成系统。资产管理人员要按照六合基地资产的分类,根据不同类别资产所需要登记的信息详细登记,做到完整清晰,变更前与变更后的信息也不能忽视,并建立专门的分类管理档案。尤其要重视科研仪器设备类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定统一的《科研仪器设备管理办法》、《科研仪器设备闲置、报废管理办法》等,每个环节都设置相应的管理制度,使固定资产管理有章可循[7]。
管理人员对于所有固定资产,应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了解其使用的情况及资产本身的状态,及时发现被损坏的固定资产,并及时加以维修与保养,以此延长其使用寿命,增加固定资产使用的经济效益。另外,资产管理人员要积极与院财务部门沟通,及时更新资产的电子信息,对应管理平台的每一环节形成流程,从而提升六合基地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工作的系统化、精细化和流程化水平。
2 加强固定资产的清查盘点,掌握固定资产的现状,提高账实相符的标准
建议建立完善的资产清查制度,加强固定资产的清查盘点。每年至少进行1次全面的清查,在实际清查中,真正掌握单位固定资产的类别、结构、数量、质量和管理现状,并及时与院财务部门进行账务核对,对于清理出来有问题的资产,及时报批并进行账务处理,确定盘盈、毁损、报废及盘亏资产;对临时借出、调拨转出但未履行调拨手续的和未按规定手续批准转让出去的资产,要及时收回或者补办手续;针对资产清查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分析原因,明确责任,从而对应解决,强化责任,完善相关制度,提高账实相符的标准,更加有效地管理、维护和利用固定资产[8]。
3 加快网络化建设,实现动态化、同步化、信息化管理,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
建议发挥网络优势,利用“互联网+”技术,加快固定资产网络信息化建设。以全院信息化建设为契机,利用信息化技术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进行创新设计,规范管理制度,建立标准数据库,制定业务流程,统一信息内容、更新周期和输入格式;通过计算机、数据实现固定资产信息远程操作、实时更新和信息共享,解决财务部门固定资产信息滞后问题[9]。实现院财务部门与六合基地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动态化、信息化、同步化和规范化,从而实现院部与各研究所、机关处室、六合基地等信息同步化。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资产调动、资源共享,提高资产的管理效率,盘活固定资产,实现动态信息化管理,使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10]。撰写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