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读书笔记是 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重要阅读策略,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对读书笔记尤其重 视,不仅系统地编排了读书笔记,还给出了一些方法。但是由于其编排隐晦、落点分散、跨度较大,导致一线语文教师认识不清、重视不够。针对此问题,本文不仅系统梳理出了统编教材的读书笔记,还对这些读书笔记的教学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统编教材;读书笔记;教学策略
一、读书笔记的编排体系
统编教材从三年级到六年级共编排了摘录、批注、提纲、心得等四种形式的读书 笔记。这四种读书笔记的年段分布是:摘录笔记在三年级落实,批注笔记在四年级重 点学习,提纲笔记在五年级学会,心得笔记在五六年级练习。具体说来,这几种笔记 的分布和呈现方式如下。
(一)摘录笔记
摘录笔记就是读书时抄录观点、材料、典故、数据、名言警旬、精彩的议论、精 彩的描写等。主要目的是为了积累。统编教材的摘录笔记主要安排在了三年级进行落实,具体编排如下。
1. 摘录有新鲜感的词旬。
统编教材在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交流平台“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摘录笔记的 要求。“交流平台“以两个句子为例说明什么是有新鲜感的句子。句子一"窗外十分 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旬子二“我愿意我是一个更夫,整夜在街上走,提了灯去追逐影子。”然后说明怎么处理 有新鲜感的旬子,“我在读书时,常常读到一些很有新鲜感的词旬。看到这样的词旬, 我会多读几遍,然后抄写下来。”在第一单元的课文《大青树下的小学》中,思考练习第一题“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在文中画出有新鲜感的词旬和 同学交流。“明确提出了画出有新鲜感的词旬和同学交流。在略读课文《不懂就要间》的课前导读中,提出了"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和同学交流你对这件 事的看法。把有新鲜感的词句画下来和同学交流。”也提出了同样的要求。
2. 摘录时注意归类。
( 1 ) 归类摘抄的方法。在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 中,提出了归类摘抄的要求。“读书时,我会画出写得好的语句,记录在摘抄本上。 我喜欢归类摘抄。把描写同类事物的语句分门别类地写下来,经常翻看,对我的习作 很有帮助。摘抄时,遇到写得生动的语旬,我会在旁边写写感受,特别喜欢的我还会 背下来。我会在合适的地方给摘抄的内容注明出处。”这些话明确提出了归类摘抄的方法:一是抄写得好的;二是归类摘抄;三是批注感受, 是很好的阅读方法。读文章时,遇到写得好的地方、有 背诵;四是注明出处。 疑同的地方、有启发的地方……随时都可以作批注。
( 2 ) 归类摘抄的拓展。在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二 批注的方法多种多样,如可以标画出相应的词旬,也可单元《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一文课后思考练习第一 以在旁边的空白处简单写写自己的批语。读完文章,作题中,提出了"朗读课文。把你喜欢的旬子抄写下来。” 完批注,再重新读一下文章和批注,可以加深对文章的的要求;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海滨小城》课后思考练 理解,会有新的收获。同学之间也可以互相交流自己作习中,提出了“在课文中画出你认为写得好的旬子,抄 的批注,了解别入对文章的想法,丰富自己对文章的理写下来和同学交流。”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父亲、树 解。”林和鸟》课后思考练习第三题中,提出了“读旬子,说 2. 定向批注。
说加点的部分给你什么感受,然后选择一旬抄下来”的 定向批注指的是对批注的方向进行了规定,一般 要求。这些都是在引导学生进行归类摘抄。
3. 摘录优美生动的词句。
( 1 ) 摘抄优美生动的词旬。在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中,是这样叙述的:"阅读时遇到优美生动的词旬,要多读几遍,细细体会。小燕子的翼尖或剪尾,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渎开去。(读到这旬话时,我能体会到小燕子飞行的轻盈。)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作者的感受真独特,把花骨朵儿的状态写活了。)颗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裙
膜翅,顺顺溜溜;收拢硬翅,严丝合缝。(这些细致的 动作描写,让小颖虫仿佛出现在了我的面前。)”这里明确提出了摘录优美生动的语旬。
( 2 )摘抄优美的段落。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燕子》课后思考练习第三题中,明确提出了"找出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旬,读一读,再抄写下来”的要求;在《荷花》课后思考练习中提出了“画出课文中你觉得优美生动
的语句,和同学 交流”;在三年级下册第三单 元《赵朴I
桥》课后思考练习第一题中,提出了"朗读课文。抄写 第 3 自然段,体会这段话是怎样把赵州桥的`美观'写
清楚的。”这些都昵确提出摘抄优美段落的要求。
(二)批注笔记
批注式阅读是我国一种传统而实用的阅读方法, 指的是运用一些简短话语、有用的缩略语或符号,就文 本的关键词旬、思想内容、作家的艺术手法等进行勾画 注解的阅读方式。统编教材在四年级开始学习批注笔记,这种阅读方法贯穿了小学阶段阅读教学的始终。
是以同题或者课后括号的问题进行明确的定向。如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天窗》课后思考练习第三题:读句 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 1 ) 你想象到这雨,这风 ,这雷 ,这电 ,怎样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你想象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 感到的要大十倍百倍。(“扫荡”给了你怎样的感觉? 为什么通过天窗感受到的风雨雷电的威力,比在露天 真实感受到的要大十倍百倍?)
( 2 ) 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结合课文,说说孩子们是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的。) 括号里的问题,实际就是对学生批注的方向进行了明确的界定,这就是典型的定向批注。类似的定向批 注练习在四年级下册的很多课文中都体现出来,如《母 鸡》《白鹅》《海上日出》等。
3. 资料批注。
资料批注是指将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以批注的形式记录在课文相应的地方。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中这样说,“读本单元 的课文,我们可以借助资料了解写作背景,从而更深入 地理解课文蕴含的情感。如,了解了南宋统治者偏安一 隅的历史背景,就更能体会陆游`但悲不见九州同'的 伤痛和林升`直把杭朴[作汴州'的愤慨。我们还可以结 合更多的资料来丰富对课文内容的认识。如,通过查阅 有关圆明园的资料,能更深入地理解作者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些都是在明确告知学生如何进行资料批注。
1. 多角度批注。 (三)提纲笔记
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交流平 提纲笔记是用列提纲的形式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台”中明确提出了多角度批注。“一边阅读一边作批注 从而统观作者思路的一种笔记。学生通过列提纲,达到
词旬。同时,在引导学生标画时要注意避免几个问题: 一是不分主次,大段标画。即学生没有抓住重点内容而进行大范围勾画;二是不看内容,随意标画。即学生没有看清楚要求,随意进行标画;三是不懂文意, 不会标画。即学生没有弄清文章意思,胡乱标画或者没有标画。
(二)批注笔记教学建议
1. 批注的内容。
批注笔记的内容主要包括: ( 1 ) 标记问题。即在文章中标注出自己有疑间的地方。( 2 ) 圈画重点和精彩词旬。( 3 )标出要点。即对文章中的重点内容进行梳,理标记相 应的要点。( 4 ) 简要写心得体会。 ( 5 ) 补充重要的资料。以上要求,需学生反复进行练习才能真正形成批注的能力。
2. 批注的语言。
批注笔记的语言要求有: ( 1 ) 简明扼要。不要求写完整的句子,可以用一两个词语表阴看法,多次重复的 词语可以用一个符号进行代替。( 2 ) 自己看 懂就行。批注主要是为了随时记录自己的凶导,因此,符号语言自 己能读懂就行。例如,可以用感叹号表示注意;重复的地方写“见第几页第几行";圈起错误的地方打 " X" ;在重要的书页折角或者夹纸条……
3. 批注的间题。
批注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有: ( 1 ) 批注不到位。即学生仅仅从 字面意思进行批注,没有深入理解文本。( 2 ) 抓不住要点,学生有很多批注,但是没有能抓住文章的 要点。( 3 ) 批注潦草,字迹无法辨认。教学时应注意, 在第一次批注后,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二次批注。二次批注要注意:一是不擦去原来的标记,使用 另一种颜色笔批注;二是可以在课文的批注后面附简单说明;三是修改的字词、符号不能多,不能超过原来; 四是简要记下心得。
(三)提纲笔记教学建议
1. 提纲的要求。
学生做提纲笔记前的基本要求一是要读懂内容, 二是要概括要点或段意。教学中,具体步骤如下:第一 步,概括各部分内容;第二步,把提纲写出来;第三步, 统观作者的大体思路。在第三步教学时,需要教师帮扶:首先,把过去、现在、未来标在提纲里,让学生体会写作的顺序;其次,可以打乱提纲的顺序,让学生重 新排列;第三,颠倒任何两部分的顺序,让学生体会为 什么不如原文好。经过这样的比对,学生对作者的写作 思路和写作顺序会有更清晰的认识。
2. 提纲的详略。
提纲可以分为简要的提纲和详细的提纲。简要的 提纲一般只到段不到层,也可以只针对主要部分写提 纲。详细的提纲既到段也到层。无论是详细的提纲还是 简略的提纲都应该注意: ( 1 ) 提纲应简洁明确 ,如 用一个词语概括。 ( 2 )注慈标明段号和段意(小标题)。( 3 ) 使用符号代替重复的词语。
3. 提纲的形式。
提纲笔记可以帮助我们更具体地把握内容要点, 了解作者思路。提纲笔记的形式主要包括括号式、语句陈述式、表格式和图示式。括号式提纲教学时须注意, 要将总说的部分在前或者在后括起来,分说的部分放 在括号内,这样可以清晰地呈现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关 系;语旬陈述式提纲须注意用“一、二、三……”来表示第一层级内容,用 "1 、2、3……; ( 1 ) ( 2 ) ( 3 ) ……" 来表示第二、三层级内容;表格式提纲要注意把总说的内容用合并单元格的形式列出,分说的内容则放在未 合并的表格内;图示式提纲(如画情节曲线)要注意: 先概述主要内容,然后挑出表示情节的关键词语,再对应发生、发展、高潮、结局,写出相应的关键词语和段落。这样利于学生直观地看到故事的立体架构,从而更容易理解情节点。
(四)心得笔记教学建议
心得笔记强调“心”有所“得"。统编教材的心得笔记主要以读后感的形式出现。心得笔记的教学涉及 几个问题: 1. 在哪儿批?心得笔记可以在文章前、文章中和文章后批。文前主要是针对题目批注,文中则是针对字词、旬段进行批注,文后则主要批注感想、体会、启发等。2. 批什么?可以批感想,即紧扣文章的中心谈自己的想法;可以批启发,即聚焦文章核心谈自己受到的启发。3. 怎么批?可以联系自己,横向对比,还可以批评或赞美。对于心得笔记的教学要注意: 首先要正确把握文章,理解内容,阴白道理;其次要紧扣文章要点,抓重点字词,抓关键旬段;第三要突出自己的心得,突出打动之处,聚焦所得所悟。将批注在文中的文字形成文章,就成了读后感。